517新政一个月,大家可能对救市都有点疲了。
以至于上周北京终于降了首付,但并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兴奋。
不过一线城市6月份成交量还是有起色的,超过了3月份的小阳春。
只是老百姓一是没钱,二是买涨不买跌。
所以要真正扭转市场没那么容易。
收储,算是真正能够增加需求量,改善供需结构的一招。
最近国家队收储又有新消息。
6月月中,央行专门开会指导收储工作。
上面去库存的决心非常坚决,各地在收储这件事上比大家还着急。
那么之后收储的工作,会有哪些特点呢?对房地产的走势有何影响呢?
如刚才所说,517新政之后,以及各大一线城市的放松,效果是有的;
部分地区的楼市回暖的迹象还算明显,只是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房地产下行的趋势。
收储目前来看是被各方寄予厚望的“大招”,必须重视,必须见效。
之前的收储是部分城市试点,这次会议后要全国铺开了。
而且出乎意料的是,收储的城市,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二线,而是县级以上的城市都要行动起来。
而且这次收储的全国铺开,各地的自主性非常高。
在几个大的原则下,各地因“城”而异,八仙过海各显神通。
收多少房子呢?
当地有多少保障房的需求,就收多少房子,叫“以需定购”。
所以,如果一个地方建好卖不出去的房子太多,但是保障房的缺口不大,那这次收储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。
最好的情况是,保障房需求和新房库存差不多,这样会让收储的效率最大化。
以什么价格收呢?
定价要合理。
就是从被收购企业,到花钱收房的主体,再到提供贷款的银行,都别指望任何一方会做赔本买卖。
所以这次收储,在不同地区效果,可能会有很大的分化。
收谁的房子呢?
试点阶段,主要收的是城投或国企自己开发的房子,集中在新城及近郊库存高、去化难的片区。
接下来,会开始收一些民营房企的房子。
谁来收呢?
之前出钱收储的,是城投等地方国企,效果一般。
现在各地Z府可能要亲自下场了。
去年年初开始,央行给了1000亿的贷款额度,用来支持收储,但是到目前,一共只使用了200亿。
这样子下去,批1千亿和批1万亿没有区别,所以根本不是额度的问题。
根本原因是,之前把收储的事情,都压在了地方国企的肩上。
国企也是企业,有市场化的考核指标,而且这几年国企的日子也不好过。
收储按照试点期间的行情和标准来算,别说赚钱,不亏钱的概率也很低。
地方Z府如何“亲自下场”呢?
收储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。
每完成一家保障房的落户,就要对应配套设施,比如医院、学位等。
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部分,就需要当地Z府帮忙协调,开绿灯了。
而且要是国企真的收了,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如果审计卡得比较严,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,这个口子也需要适当松一松,让国企干活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。
所以这次,地方Z府亲自下场,并不是说真的Z府掏钱买房子,收房的主体仍然是地方国企。
只要做到各方面通力配合,并且跟地方的KPI挂钩,这个事情就能做成。
很多伙伴不太理解,保障性住房的再贷款额度是3000亿,具体怎么用呢?
比如当地一家国企看中了一套房子,谈拢价格后,就去向银行贷款160万。
银行做好审查,如果决定发放贷款,那么银行只用出100万,剩下的60万可以向央行申请,从央行给的3000亿额度中出。
人民银行按已发放贷款本金的60%发放再贷款。
所以央行的3000亿,效果可以放大到5000亿。
而且这3000亿的再贷款属于“先到先得”,如果真的有收储的条件得赶紧办,不然抢不到“优惠券”。
来一手饥饿营销,让各地也“卷起来”。
而且,各地会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,说白了上面要看各地的结果,搞得好与不好,方便找到责任人。
这就是为什么说,这次推行的力度确实大!
而且,咱们做事习惯走一步看一步。
3000亿对于全国存量住房的规模来说,确实是远远不够的。
后续可能会根据市场的反馈,如有必要,更多的资金可能会徐徐铺开,逐步释放。